评论家说:“《爱玛》可能是奥斯丁最成熟的作品。”这部作者生前最后出版的小说,能被冠以如此高的评价,很大程度上缘于比起其他作品来,它更为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态度,二字概括之,那就是“温柔”。
奥斯丁的审美情趣着重反映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。《爱玛》一书描绘了十几个女姓人物,最主要的是三个少女:爱玛、简·菲尔费克斯与哈丽埃特。这三个少女都有奥斯丁理想中的温柔三美:外表仪态的端庄优雅、言谈神情的和蔼可亲、性格品质的宽容正直以及必不可少的热情。爱玛以满腔柔情关心爱护着她的家人与朋友,菲尔费克斯深情到几乎可以为恋人容忍一切折磨,哈丽埃特则更是一个多情的姑娘,一年之中全心全意地爱上了三个男子。但是,奥斯丁强调一点———热情不等于激情。一个热情的女性可以使生活充满趣味,给人们以快乐,但一旦热情超过了限度,即理智控制的范围后,它就会蜕变成有害的激情。泛滥的激情使哈丽埃特尝尽失恋的痛苦;菲尔费克斯由于一时激情犯下错误,作为惩罚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“一刻也没有安宁过”;爱玛“对自己的每一种激情都觉得羞愧”,它是女主人公幸福生活中仅有的那一点苦恼的源头。在奥斯丁眼里,激情是妨碍完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推崇温柔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奥斯丁的创作态度。作者借爱玛之口这样说:“我虽然没有这个优点———但是我懂得如何珍视和尊重它”,《爱玛》的每一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奥斯丁的真诚与宽厚:不苛求自己、不苛求笔下人物、不苛求读者———仅仅凭着“兴趣和爱好”来描述生活,创作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热情洋溢、轻松自然的感受历程;她对她塑造的每一个女性都抱着热忱的希望,但又无比宽容,所以从审美意义上看,个个都如她描绘爱玛一般“最好的,尽管有那些缺点还是完美无缺”;她赋予“茶杯里的小风波”巨大的魅力,但又不要求读者沉溺其中,故常常打破“第四堵墙”,跳出书外,让读者意识到这只是个想像世界。所以至少可以说,奥斯丁会成为读者最亲爱的朋友。
以出版名著闻名的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《爱玛》的新译本,然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本实用手册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更多时候需要心理平衡的艺术。如果读者能从《爱玛》中获得几丝生活灵感,或是一、二天的平和心态,是否更会使“温柔”的奥斯丁觉得欣慰呢?